董事長談管理系列之一—— 淺談管理的角度
2016-04-27
企業界的朋友交流時?;ハ啾г?,說管理太難!問,難在哪里?答案卻是千篇一律——“人太難搞了”。前些時候微信朋友圈有一段子:“一流管理者自己不干下屬快樂的干 ,二流管理者自己不干下屬拼命的干,三流管理者自己不干下屬主動的干,四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屬跟著干,五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屬沒事干,末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屬對著干?!蔽⑿排笥讶Φ囊欢瓮嫘υ捑褪枪芾砝砟畹闹庇^體現。 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分析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水平。管理的理念,我認為可以從管理者的角度問題解釋,常言道:“無不可用之兵,只有不可用之將”,即如何“管事和理人”,有些人覺得管理太難恰恰就是弄不清其中關系。所謂“管事”就是站在解決問題的立場把事情做好。要把事管好,管理者得首先會辦事,須是某一方面的能手,但管理者不需要事事在一線,那樣就不是管理而是工作人員了。管理者應該學會當教練,把主要精力放在幫助員工解決問題,以及消除潛在問題、系統性問題。當發生問題時,管理者要快速趕到“現場”(此現場包含現場、現物、現實的“三現”概念)去解決問題、處理矛盾。所謂“理人”就是尊重人、關心人、幫助人。企業不僅是大家創業、工作、謀生的平臺,也是員工個人發展的平臺。管理者的一個基本義務就是幫助員工、輔導員工讓他們更好更快成長,讓員工有目標感、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肮芾碚吖芾淼氖侨诵摹?,這就是“管事和理人”的內在核心。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稱不上管理者,更談不上管理,雖沒有資格談論管理的好與壞,但正因為處在普通員工的位置反而更容易發現企業管理中的漏洞亦或是缺口。 通常認為作為管理者應具備六大能力:一是溝通能力。管理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藝術性就在于技巧和真誠度。二是協調能力。根據工作任務,協調群體活動,使之相互融合,很好的解決內部矛盾,又能迅速發現和解決外部矛盾,從而實現組織目標。三是規劃與統籌能力。在實施程管理過程中,充分認識面臨的實際環境,有效綜合洞察事物、謀劃、整合、協調和創造性思維等方面,以便掌握有利于流程再造的環境因素。五是培訓能力。管理者等于“領袖+導師”,人才是一個單位最寶貴的財富,能夠經營好、培訓好人才的單位,才是最終的大贏家,這是管理者的責任。六是統馭能力。它是在管理工作中統欖、統率、統領、駕馭工作和主宰全局的能力,是一種令被管理者折服的權威力量。在我看來作為管理者既要有專業知識,有技能、有技巧能力出眾,又要能體諒下屬、勇于擔當,人格魅力超群。若二者皆不具備如何能讓下屬信服?管理者只有將管理的視角放在員工的位置,才能寬容部下所短,充分發揮部下所長。優秀的管理者是站在員工的角度,用一線的思維考慮如何盡量避免部下的短處,釋放部下的工作正能量。當發生問題與工作曲折時,不要抱怨員工不盡力,而是要檢查單位的管理及工作推進方式是否合適、恰當。一個單位存在的問題,少數是普通員工的責任,大多數源于管理者和管理制度。好單位,出現問題是自我檢查,反饋更正,差單位出現問題,面臨的必然是不斷的批評,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管理決定了企業發展方向、前進速度、壯大時機。管理者除能力外個人素質很重要,“唯我獨尊”認為自己總是對的,那員工如何放手干工作?“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的局面是管理者最大的無能。站在員工角度談管理觀念、看法不一定正確,但是標準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員工的管理,是管理藝術的別樣境界。管理是否管得有理,所有人無法下定論,但一個企業管理的好不好并不是管理者說了算,管理者善于站在員工的角度多看看,靠近員工的“現場”多聽聽、多想想,才能明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管理藝術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