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區科技創業園區建設與運營的思路與啟示
2016-04-27
“十三”五期間,上海市積極貫徹“創新、綠色、開放、協調、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雙創”戰略,提出了“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宏偉目標。虹口區區委、區政府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主動對接這一未來發展目標,結合虹口區自身區域優勢與產業特點,大力開展科創園區建設,在園區建設的建設理念、設計運營等方面頗具創意與亮點。 一、虹口區科創園區建設的思路與特色 1.明晰科創思路,突顯發展理念 虹口區在“十三五”規劃中,受到美國“硅谷”、北京中關村“創業大道”等創業品牌啟迪,科學規劃城區改造建設,努力打造特色街區,提出了響亮的科創發展口號——建設具有虹口特色的“硅巷”,即結合舊區改造建設,打造科技創新街區的嶄新發展思路。虹口區今后擬從三個方面部署推進科技創新軟硬件建設,一是強化科技創新的機制建設,促進金融、政策、載體、項目、服務支撐等系統化配套舉措,以此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二是結合科創工作,促進提升金融、航運、商貿、文化創意、綠色環保為主的五大產業的區域創新,突出發展以“大健康、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為主題的“兩大兩新”新興產業,精準發展,形成特色,不搞“遍地開花”,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三是推進制度創新,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科創發展環境,建設高品質的創新載體。加快區域內閑置廠房的收儲改造,用于建設各類科技園區,引導和支持區內核心產業,凸顯特色,提升能級,提高產業聚集度與貢獻度。虹口區近年來積極扶持發展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類型項目,推廣新型孵化模式,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將在全區建成8個市場化程度高,專業化運作能力強,開放便捷的眾創空間和12個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者提供更多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創業場所。 2.學規劃布局,培育創新動能 虹口區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確立了2016-2018年三年園區提升計劃,提出用三年時間擬建成各類園區45個,總建筑面積達100萬平米,預計科創園區不低于50%。結合區內地理與產業結構,注重區域建設布局與規劃,科創產業的功能互補及錯位發展,從虹口區的地理位置及南中北三個區域功能分片規劃要求出發,全區擬形成北部大柏樹科創中心與南部北外灘風投聚集地錯位發展,相互呼應的科創發展格局。 虹口區北部以大柏樹科創中心帶為主體,主要通過加強與區域周邊大校、大院、大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抓好高水平孵化器、創新驛站、眾創空間等不同層面的科創載體建設,推進技術轉移創新實踐基地、紅外光電產業化技術平臺等一批優勢項目落地,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虹口區南部的北外灘聚集了金融、航運等產業企業,目前位于虹口區北外灘東大名路的開業園區上海風投中心、中國風投促進會已掛牌設立,下一步虹口區將推動上海風險投資中心與天使俱樂部開展實質運行,以創投金融吸引聚集優質創業投資企業,建立科研成果與風投機構的交流交易服務平臺,今后擬以上海市風險投資中心為核心,發展金融創新服務,推進上??萍紕撔嘛L險投資促進會,金融創新實驗室等功能性機構落戶,加快發展科技金融,推進股權投資創新試點,發揮上述風險投資機構等平臺作用,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以金融資本助力科技企業,力求一批創新項目取得突破。 另外鼓勵支持金融機構探索投貸聯動金融服務模式創新,開展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知識產權質押等創新服務,建立虹口區科技創新引導基金,通過階段性參股及跟進投資等方式,引導社會投資進入創新產業領域。 3.用外腦外力,優化科創環境 結合科創園區建設,虹口區積極借用外力,探索走出一條“引進管理、品牌輸入”的運作方式,一是區域間聯動,目前正推動同濟虹口綠色科技產業園、張江虹口園智慧健康醫療產業基地等科技園區建設,啟動了現代材料技術和知識服務業產業基地研究方案。二是與高端業態的創新合作,如虹口區區屬國有企業虹控公司牽手國內領先的創新企業生態圈運營商天安數碼城(集團)有限公司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運用天安數碼城的品牌、管理模式、服務體系等核心資源,打造軟實力,提升未來科創園區的運營管理水平,服務能級和經濟貢獻度。三是虹口區引進具有帶動作用的科創龍頭企業,構建1+8創業孵化服務模式,放大了如小馬創業村,創業夢想屋的創業引領效應,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眾創空間建設;積極引進天使成長基金,用好已成立的5億元額度的產業引導資金,助推企業創新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 二、科創園區建設格局與功能 促進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要求,虹口區區屬企業虹控公司、科投公司等國資企業作為虹口區的投融資及招商平臺,正大力開展園區建設,為創新創業搭建服務載體。圍繞以苗圃、孵化、加速、成長四個階段為主要特征的企業成長生命周期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創園區建設,并充分體現到企業各個階段的發展規律與需求特征,建立健全創新創業鏈條機制,完善創新生態圈,促進形成創業升級模式,兼顧創業企業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成長的特點,從創客空間——商務辦公——總部經濟設立了科創企業的多層級發展臺階??苿搱@區建設布局與運營設施注重提供以下服務功能: 1.重公共功能與配套服務建設。一是多功能路演中心建設,主要用于創新項目路演,開設園區科技創新論壇等宣傳交流用途;二是設立科技創新展館用于科技政策解讀、宣傳營業理念、展示主要技術課題與發明成果;三是服務中心開設一站式綠色通道,提供政務、人才、法律、金融等功能由園區企業統一辦理,安排法律、財務、貸款申請、專利與知識產權申報等專業機構服務。四是在辦公空間的設置方面考慮并充分反映企業成長性及創客經濟成本等主要創業因素,為創業者設立了各個不同創業時期所使用的聯合辦公空間、標準辦公室、總部辦公室(隨業務擴大,逐級提升),考慮到創客最初期的創業成本,一般按眾創空間的工位出售或出租,如上海虹口區等中心區一個工位按月租賃費價位一般為800——1200元;聯合辦公室應提供綜合配套服務,如接入云服務設備,充分減低IT成本,并提供辦公、財務系統等配套支持。 2.重創業園區的科創文化建設,園區設置及辦公布局方面可以針對園區的創業特點與專業要求開展布置設計,特別是創業年輕人的特點,辦公背景裝飾注重科技感、時尚感等特征。配套設置創新公寓、商業服務及交易場所等商業生活設施,開展諸如創業咖啡吧、海內外創新創業大賽等交流活動,營造創業氛圍。 3.重提升科創品質,虹口區提出了“人才聚集地、企業成長地、風創投資地”的主題要求,通過一系列功能互補的科技創新園區建設,以點帶面,一方面推進城市舊區改造,積極盤活房產存量;另一方面通過舊廠房的功能改造,積極發展“創新驛站,眾創空間”等各類各種科技創新創業服務載體。 4.重培育面向未來的新領域與新增長點,結合科技創新項目與平臺基地建設,加強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培育發展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移動互聯網、服務外包等領域,圍繞經濟轉型發展,加強知識產權、法律、信息、會計、商務咨詢、培訓、投融資服務。推動科創園區成為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的創新基地,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平臺載體,成為促進不同產業間的融合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拓展產業體系的創新空間。 三、科創園建設與運營的啟示與思考 1.更新科創意識,注重平臺建設 新常態,新形勢要求全社會要認真學習領會黨中央關于“雙創”方針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今年3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署推進上海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會議提出了嶄新要求,即“采取新模式,用3年時間在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探索在鼓勵創業創新的普惠稅制、投貸聯動等金融服務模式創新、股權托管交易市場、新型產業技術研發組織、簡化外資創投管理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實施一批攻克關鍵共性技術、解決“卡脖子”瓶頸的重大戰略項目,持續釋放改革紅利”??苿撌聵I是經濟轉型,規劃未來,搶占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戰略舉措,建議我市要進一步增強科創發展的危機感與緊迫感,一是加強推進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普惠的創新支持政策體系,為創業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鼓勵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與金融機構,科技中介機構加強合作,運用政策扶持,促進金融、信息、創業等服務于科技創新企業的有效對接,為創新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營造科學的創新生態。二是結合新形勢要求,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逐步依托專業機構管理科研項目。三是加強頂層設計,統籌科技創新資源,打破條塊分割,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完善創新服務驛站布局,為企業與創業者提供融資、稅務、會計、法律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務。 2.借鑒外部經驗,借力發展上臺階 一是在互聯互通的大開放時代,需要我們清醒的意識到面臨的差距,準確及時地捕捉到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上海作為我國的國際化城市與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擁有獨特的經濟地位,顯著的經濟金融優勢,聚集了大量的風險投資企業,也有相當的高校人才優勢,我市要注重摒棄閉門造車的傳統封閉思路,主動接軌上海,融入上海,充分利用上海的創投資源,提升南通創業水平。 二是瞄準國內國際科技發展的潮流,認真學習借鑒先進科創經驗,借鑒如天安數碼T+SPACE創新空間,產學研一體化的fablab實驗室、智能制造方面的智造局等國內外創新孵化器方面成功做法與經驗。 三是注重搭建創業者的交流平臺,邀請創新成功人士及專家、學者開設諸如創新智庫論壇、創新創業直通車,組建創業投資服務聯盟,借鑒比較有名的為像3W咖啡、IC咖啡、光谷創業咖啡等創業咖啡成功經驗,創建特色的創新園區,豐富活動創業內容。立足南通經濟與產業結構,注重內引外聯,努力吸引高端的創投機構。 3.關注源創型項目,捕捉蘊含商機 以色列為世界知名的創業國家,具有很強的創新優勢,擁有大量的新興項目尤其是源創型項目來源,以色列方面不僅擅長技術創新,也非常注重科技成果的市場潛力與前景,一般會將新的研究項目集中定位在未來具有5—50億美元市場能量,具有相當的前瞻性。當前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創新中心、“初創東方”孵化器等一批海外創新機構,正積極瞄準亞洲及中國市場,擬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并在國內尋地開設合資合作創新公司,推薦適合亞洲的科創項目。近一時期我國前往以色列創業考察的國內組團及人員較多,但在國內與以色列合作落地項目卻還很少,值得大家深思。要具有建議我市抓住機遇,加強與以色列創始合伙人公司等科創機構聯系,尋找合作機會。當前國內一些知名房地產企業如萬科正積極實施轉型戰略,進軍上海等一線城市,開展科創園區建設,萬科目前已建成徐匯中心,十三五期間還將參與虹口區等中心城區的科創園區建設。建議要加強與天安、萬科等科創領域大公司的交流聯系,鼓勵各類創新創業基地搭建以市場為導向,社會資本參與,多要素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平臺,捕捉發展商機與潛在的新經濟增長點,促進學科、人才、科研與產業互動。 4.立足科創工作,培育創新人才 事業成敗,首在得人。近年來虹口區結合科創中心建設,大力推進“宏才工程”,在十三五規劃期間,提出555人才聚集計劃即引進科技創新人才5000人、重點產業創新團隊500個、海內外高層次人才50名。建議我市要注重高端創新人才在產業轉型方面的引領作用,強化市場評價的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引進戰略科學家、科技頂尖人才、創業投資家,企業家;推動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高層次人才專家工作室等平臺建設。要充分注意到科創項目要具有生命力,科創園區要具有活力,是技術、市場、運營及社會服務多位一體的系統工程,僅有科創人才與孵化器這類技術載體是不夠的,還要注重培育熟悉市場營銷的高端商務人才與熟悉園區運營與招商的人才、熟悉科創工作的社會服務人才,開展人才叢林建設。 另外建議注重完善科技人才與科創園區配套政策,著力在創新體制機制上邁出大步子,尤其要落實和完善股權激勵、收益分配等政策,讓創新主體自主決定科研經費使用、成果轉移轉化等,更大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進一步著力打破創新資源配置的行政條塊分割,賦予部屬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權,鼓勵協同創新。突出新時代下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著力以創新帶動創業就業,搭建“雙創”平臺,完善創新服務,推動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優化政府對企業創業創新活動的指導與干預,探索建立符合創新規律的政府治理制度。 “明年若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創新驅動與園區建設有賴于政府扶持,社會關注,企業自覺,愿社會各界共同致力“雙創”事業,大力實施轉型升級,以扎實的行動迎接未來科創事業的春天。 |